2006年漢 普頓宮花展園林展覽作品——“高山流水”,是出自二千五百多年前一段關于友情的故事。春秋戰國時期,楚國杰出琴師俞伯牙與樵夫鐘子期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文人 與民眾之間廣泛流傳;兩人因《高山流水》結為知音的傳奇色彩,給中國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頁;由知音升華為對友情的忠誠不渝,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 統和崇高的美德。
“高山流水”平面圖
山水造景是我 國園藝建筑的一大特色,山為靜,水為動,動靜交融,寓意無窮。“高山流水”將“假山流水”作為主景,觀景時能使人們集中視線,成為畫面中心的重點景物???到高山流水,自然就會想到那千古流芳的“俞伯牙摔琴謝知音”的故事。“高山流水”已永恒于世,成為名流千古的那種坦蕩的友情的象征,成為世代文人雅客追尋 并渴望的友情的意境。高山流水,如伯牙與子期。高山有水才有流,水流有山才成瀑;高山無水才無流,水流無山不成瀑。高山且穩且高,水流且活且流,高山問水 流,水流向高山,水流顯現了高山偉岸的身軀,高山則透出水流的清澈見底。在高山與流水的對歌中,仿佛聽見高山對流水說“高山仰止,流水不斷”;流水對高山 說“萬流歸宗,生命永恒”!
“高山流水”假山疊水實景圖
意境美是中國 古典園林的藝術,“風泉兩部樂,松竹三益友”,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,枝葉常青的松柏、經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,就是三位益友。 利用淺水池及以青磚、“松、竹、梅”磚雕鋪裝為主紋路的親水平臺作為配景,并充分運用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植物的觀賞寓意來表現意境美,對整個花園起到了陪 襯和烘托的作用。
“松竹梅”主題磚雕鋪地
“松竹梅”等植物造景